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9月, 2022 起發佈的文章

特首冀社福組織發揮凝聚力量

國泰與有光科技合作推出先進對話式AI 提升數碼客戶體驗

國泰一直致力開發新科技,為客戶在日常生活、旅途上及不同數碼渠道提供多項選擇,帶動他們在人生旅途上一路前行。近年引進的新科技包括AI聊天機器人,讓乘客和貨運客戶查詢航班狀態、更改訂位和網上購物時,能夠即時收到回覆。 國泰就對話式AI制訂發展藍圖,致力利用最先進的語言AI技術進一步優化顧客的數碼體驗。是次與有光科技合作開發的全新對話式AI,將有效提高其聊天機器人的工作效率,針對客戶查詢提供更精準的回覆。 隨著旅遊需求回升,國泰預計客戶服務的通話和聊天流量將有所增加。其中,就計劃疫情後的旅遊查詢更於過去數月內迅速增長。另外,國泰留意到客戶溝通模式上的轉變,相比傳統的客戶服務熱線,客戶現時傾向轉用WhatsApp和微信等數碼渠道,以獲得即時回覆。隨著國泰繼續恢復更多航班運力,其數碼渠道最近幾個月的使用率每月增長達10%至20%。 要構建一個能為客戶提供卓越數碼體驗的AI聊天機器人,最重要也是最具挑戰性的任務是需要收集大量高質數據訓練及調教聊天機器人,以便它能夠理解客戶發問的內容和原因,並給予適當的回覆。這類訓練通常非常耗時和昂貴,並需要專人擔任「AI訓練師」(AI Trainer)細閱歷史數據及與客戶的互動,再人手提取、清理和注釋適用的數據,將其回饋給聊天機器人進行學習。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國泰和有光科技開發市場上首個「對話式AI訓練平台」(訓練平台),成功利用AI技術訓練聊天機器人。訓練平台利用Callinter(有光科技產品)分析機器人與客戶的所有互動,包括語音通話、即時聊天、微信和WhatsApp對話,自動將這些數據分成不同類別作進一步處理,及由專人批核後,交由聊天機器人學習。 國泰預期新系統能將訓練聊天機器人所需的時間縮短一半,意味著四至六周的常規學習週期將縮短至一至兩周。另外,平台能夠收集更多訓練數據,並提高其探索新領域的能力,有助提升聊天機器人回覆的準確性。 國泰數碼及資訊科技總監方逸翔表示:「國泰植根香港超過七十年,一直致力支持有光科技等本地科技初創公司共同創新,提高我們的數碼領導力,從而實現我們成為全球最佳服務品牌之一的願景。今次開發對話式AI技術是我們與初創公司攜手合作,發展互利的合作關係,並為客戶帶來利益和優質服務的最新例子。」 有光科技聯合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溫豪夫博士表示:「有光科技是一家本土AI公司,成立的使命是為客戶提供最好的多語言AI技術,以產生

香港科技園公司主辦博鰲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第二屆大會首個香港分論壇

(香港,2022年9月28日)—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今天首度主辦博鰲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大會(ISTIF)香港分論壇,匯聚頂尖學者、專家及業界代表,一同探討香港生物醫藥產業的獨特優勢,以及如何推動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博士表示:「科技園公司十分榮幸能夠主辦首個博鰲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大會的香港分論壇。亞洲的生物醫學科技的潛力龐大,而我們看到,基因研究協助醫學上的突破,近年,基因研究對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工作,起了重大作用。我們與各界行業領袖、學術和政策領導者緊密聯繫,建成一個獨特的創科生態圈。在過去五年,園區的生物科技公司的數目已翻了三倍。我們期待匯聚來自香港、大灣區和亞洲各地的優秀人才,一起用科技來實現更美好的未來,改善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 一連兩日的會議今天展開,香港分論壇與廣州主會場同步連線,廣州現場觀眾亦可即時收看及參與發問。香港分論壇以「基因工程與生物醫藥」為主題,舉辦主題演講及討論會,多名嘉賓就研轉產、科研發展及融資角度等多方面交流及分享真知灼見。今天活動獲政府官員、學界翹楚及業界領袖鼎力支持,透過結合「官產學研」的協同力量,培育更多創科人才,攜手在香港打造世界級的生物醫藥科技生態圈。 ISTIF是一項創科界年度國際盛事,自2020年起舉辦首屆大會,由博鰲亞洲論壇主辦,博鰲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大會組委會承辦。ISTIF提供一個政商研跨界別對話與合作平台,以促進國際科技創新交流,並協助實現聯合國在《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提出的多個可持續發展目標。 資料來源 :  https://www.hkstp.org/zh-hk/press-room/hkstp-hosts-first-ever-hong-kong-session-at-the-second-conference-of-istif-of-boao-forum-for-asia  

大埔海濱公園辦親子露營活動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11月12日、13日舉辦「歡樂公園Happy@Parks」系列活動「親子營敍星光下.大埔海濱公園」,參加者可在公園指定草地體驗親子露營和各式活動的樂趣。   親子營首日活動包括風箏製作及同樂、草地滾球、參觀花海和香港回歸紀念塔等,晚上會有星空導賞、民歌同樂、昆蟲屋遊歷等。翌日上午舉辦漫步自然生態徑、樹木定向、親子遊戲等。   親子營只接受家庭報名,最少二人,最多四人,須包括家長和至少一名18歲以下參加者。   報名表格明日至10月7日在各區康樂事務辦事處派發,康體通和自助服務站也接受報名。報名人數若超出限額,10月18日會抽籤分配名額。活動費用全免,市民也可即場報名參加。   查詢可致電3183 9020。  http://dlvr.it/SZ3WnB

新冠本地個案增逾三千七宗

本港新增3,780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本地個案,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1,084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2,696宗;另有117宗輸入個案。   兩間安老院共兩名院友染疫,六名院友列為密切接觸者。   因應多宗陽性檢測個案,以及粉嶺、將軍澳、西灣河和荃灣的污水樣本檢測呈陽性,65個指明地方納入強制檢測公告。薄扶林華富(二)邨、荃灣梨木樹邨、葵涌石蔭東邨和安蔭邨的流動採樣站明日重開,薄扶林華貴邨和青衣長青邨的採樣站延長服務至周二。   鑑於大埔、屯門、灣仔和九龍城多處住宅的污水樣本病毒量較高,當區民政事務處會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ttp://dlvr.it/SZ0L66

新冠本地個案增逾五千二宗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5,231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本地個案。因應疫情發展和服務需求,醫院管理局明日起恢復四間普通科門診診所部分早前暫停的服務,包括星期六門診和夜間門診。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匯報,新增本地個案中,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1,315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3,916宗,12名患者離世,輸入個案增156宗。   六間院舍共八名院友染疫,25名院友須接受檢疫。   學校方面,391間學校呈報552宗陽性個案,患者包括471名學生和81名教職員。12間學校共13個班別出現聚集個案,要暫停面授課堂。   四間恢復早前暫停服務的普通科門診診所分別為西營盤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香港仔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荃灣戴麟趾夫人普通科門診診所、屯門湖康診所。八間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指定診所和遙距診症服務會維持,支援社區確診病人。   因應多宗陽性個案,以及屯門和天水圍的污水樣本檢測呈陽性,66個指明地方納入強制檢測公告。政府明日在薄扶林華貴邨、樂富富強苑、青衣長青邨重開流動採樣站。   鑑於葵青、觀塘、西貢和沙田多處住宅的污水樣本病毒量較高,房屋署和當區民政事務處會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   由於本地疫情漸趨穩定,防護中心調整現階段風險傳達策略,由9月25日起,2019冠狀病毒病個案最新情況簡報會將暫停。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ttp://dlvr.it/SYvf6X

本港續錄五千多宗新冠本地個案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5,541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本地個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政府收到相關藥廠就幼童配方復必泰新冠疫苗的認可申請,將交予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審核及向醫務衞生局局長提交意見。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說,本地個案中,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1,586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3,955宗,九名患者離世,輸入個案增146宗。   兩間安老院和兩間殘疾人士院舍共五名院友受感染,39名院友須接受檢疫。   526間學校呈報760宗陽性個案,涉及647名學生和113名教職員。   其中,位於馬鞍山的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先後有15名學生染疫。張竹君指,該校共有240名學生,全部入住學校宿舍,目前四座宿舍均有個案,防護中心建議全校暫停面授課堂一周。另有九間學校共十個班別須暫停面授課堂。   至於昨日簡報會上提及的兩歲確診男童情況仍然危殆,需插喉和使用呼吸機。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醫療職系)關慧敏表示,該男童因新冠病毒量高而出現嚴重併發症,其病情與接種新冠疫苗無關。她希望家長明白兒童接種疫苗是安全的,並應盡快安排子女接種。   因應多宗陽性個案,以及將軍澳、柴灣和油塘的污水樣本檢測呈陽性,67個指明地方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田灣嘉隆苑和深井碧堤半島的流動採樣站明日重開。   鑑於南區、北區和東區多處住宅的污水樣本病毒量較高,房屋署和當區民政事務處會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ttp://dlvr.it/SYn0Jf

香港科技園公司與默克建立合作 推動香港生物科技創新及數碼醫療發展

(香港,2022年9月20日)—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今天宣布與專注研發的全球領先科學與科技公司默克(Merck)正式簽署共同培育計劃(Co-incubation)協議。默克致力推動創新,以改革醫療保健的未來,是次合作為其首個在香港的共同培育計劃,將加速專注於數碼醫療方案的生物醫學科技初創企業發展,並透過推動數碼醫療進一步為人類帶來貢獻。 隨著病人、醫療服務供應商及其他持份者日益對治療過程數碼化的需求增加,科技園公司和默克藥業將攜手為初創企業創造嶄新研發機遇,引領創新數碼方案,當中包括但不限於數碼療法、可穿戴式電子設備、人工智能(AI)藥物研發等,以應對未滿足的醫療需求。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科技園公司和默克均致力利用科學影響生命和健康,我們旨在匯聚世界頂級的科學家、企業家及帶來突破的人才。是次合作計劃為孕育突破性理念提供理想環境,涵蓋從科研到產品推出市場並產生積極影響等不同階段,以達至香港成為世界級生物科技中心的願景。」 默克香港董事總經理余文慧表示:「香港的創新潛力無窮,而數碼醫療的創新趨勢正在重塑未來的醫療。身為一間科學與科技公司,默克相信好奇心能夠推動人類進步,並持續透過數據與數碼科技驅動創新。透過各項支持、導師計畫以及共同培育計畫,我們致力於培養與推廣最好的初創公司,以強化未來的數碼醫療解決方案。我們期待看到這個計畫能產出令人振奮的創意想法,進而造福有需要的病人,對於更廣泛的社群產生正面的影響。」 該為期三年的合作計劃將充份利用科技園公司的創科生態圈,以及默克龐大的投資者及策略夥伴網絡,以加速全球初創將數碼醫療產品商業化的進程。默克將提供深入的行業見解,並協助高潛力初創與默克創新中心的戰略夥伴及不同業務部門建立連繫,共同探索新興市場的發展機遇。 香港擁有蓬勃的生物科技生態圈,亦為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融資中心,為是次共同培育計劃提供強大後盾。合作計劃將在科技園公司現有的生物醫藥科技培育計劃下運作,可為初創企業提供高達600萬港元的融資及其他投資機遇,更可連結科技園公司的生物醫藥群組及使用科學園的實驗室設備,將創新意念轉化成商業成果。計劃同時獲科技園公司的轉化研發所支持,這個橫跨生態圈的平台專注於加速將生物醫藥科研轉化成具影響力的創新成果,從而推動醫療保健的改革轉型。 是次合作亦顯示科技園公司和默克有機會在其他領域作進一步合作,例如智能

盧寵茂:新冠絕非流感 不容輕視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在網誌表示,2019冠狀病毒病絕非如季節性流感般輕微,前者平均死亡率約0.6%,高於後者的0.1%。此外,新冠病毒傳播力較流感強,病毒變異快,免疫逃逸能力強,部分患者會有後遺症,兒童染疫後更出現較多併發症和死亡。   他強調,有人單以今年5月至今新冠死亡率0.1%與流感的平均死亡率比較,企圖說明新冠疫情發展至與流感相若,是以偏概全,誤導市民輕視新冠疫情,且不利精準抗疫。   以下是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9月15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堅持用數據說話是客觀、科學,但利用數據說話則可能是主觀、偏誤。   新冠肺炎是否如流感般輕微,死亡率(確診個案中死亡個案所佔的比例)確是其中一個指標數據,而要比較兩種不同疾病死亡率,必須以同等方法定義。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一直以國際標準提供總體或年度數據分析,從新冠疫情開始或由今年初第五波疫情Omicron爆發至今,本港確診病例總數接近157萬宗,超過9,500人死亡,平均死亡率約0.6%,這是鐵一般的事實、改不了的數字,以此與歷年季節性流感平均死亡率的0.1%作比較,是最為恰當而有一定的可比性。   有人認為衞生防護中心統計數據,應排除第五波初期Omicron疫情最嚴重時的死亡數字,而單單以今年5月至今新冠死亡率為0.1%與季節性流感平均死亡率的0.1%作比較,這是犯了嚴重選擇性偏誤,無視數千新冠死者的不幸,而誤導市民輕視新冠疫情。大家可別忘記,若以蘋果對蘋果作比較,同期(即今年5月至今),本港流感死亡率其實是零!   確實,分析數據要精準也要客觀,同為呼吸道病毒感染,新冠與流感死亡率同樣會因病毒變異而改變,可減也可加,而社會的免疫屏障也會隨着時間減退。正如世界衞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上月在一個記者會上表明︰「全球新冠疫情已由BA.5病毒株主導,死亡數字四星期間已上升35%,全球每周有15,000名確診新冠患者死亡,這是不可接受的,很多人說我們要學習與病毒共存,但我們絕對不能與不斷上升的入院和死亡數字共存。」   除了死亡率外,許多事實及指標數據均說明新冠疫情並非如季節性流感般輕微:   (一)新冠病毒傳播力較流感強,感染人數多,Omicron病毒株傳播力更強,過去兩年多,全球包括香港以口罩和嚴厲社交距離措施,防了流感卻防不了新冠。   (二)新冠病毒變異快,而免疫逃逸能力強。季節

居安抗疫熱線服務加強

民政事務總署宣布,因應服務需要,即日在黃大仙鳳德社區中心增設居安抗疫電話熱線中心,連同原有的荔枝角社區會堂熱線中心,繁忙時段共提供逾150條線。    居安抗疫熱線1833 019每日上午7時至晚上11時服務。民政總署表示,會按疫情需要調整熱線服務,適切支援居安抗疫計劃下的家居檢疫人士。 http://dlvr.it/SYD6Cm

本港錄逾七千七宗新冠個案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7,772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本地個案,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1,876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佔5,896宗;另有166宗輸入個案。再多11人死亡。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今日在簡報會上說,瑪嘉烈醫院呈報一宗確診兒童危殆個案。一名患腦癇症、已接種兩劑科興疫苗的十歲男童上周五快速測試結果呈陽性,昨日到指定診所求醫,其後轉送瑪嘉烈醫院兒科隔離病房接受治療。   留醫期間,男童發燒、氣促,且有嘶哮症病徵,雖獲處方藥物治理,惟神智轉差。院方為男童進行電腦掃描,初步顯示結果正常。他現時在兒童深切治療部留醫,情況危殆。   另外,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匯報三間安老院和七間殘疾人士院舍共11人受感染,54名密切接觸者須接受檢疫。   學校方面,一間幼稚園、兩間小學和一間中學的個別班別有多名學生染疫,相關班別會按防護中心建議暫停面授課堂一周。   鑑於沙田、深水埗、大埔、中西區部分地方的污水樣本病毒量較高,當區民政事務處會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ttp://dlvr.it/SY9ggS

40人疑違隔離令 當局積極搜證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9,922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本地個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有確診者懷疑在隔離期間擅自離開指定隔離地點,並嘗試進入受防疫規例規管的處所,政府正跟進,已向其中三人展開檢控程序。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本地個案中,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2,629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7,293宗;另有154宗輸入個案。   學校方面,707間學校呈報1,171宗陽性個案,患者包括984名學生和187名教職員。22間學校個別班別須暫停面授課堂一周。七間安老院和三間殘疾人士院舍新增感染個案,涉及11名院友,密切接觸者須接受檢疫。   張竹君指,政府正跟進40名懷疑違反隔離令的人士,他們在確診、「疫苗通行證」屬紅碼的情況下擅自離開隔離地點,嘗試進入餐廳等受防疫規例規管的處所。當局正積極搜證、進行刑事調查,已向三人發出傳票,展開檢控程序。   確診人士離開指定隔離地點屬違法,衞生署、警務人員等獲授權人員有權將違反隔離令的人送往社區隔離設施,拒絕配合者也屬違法。防護中心呼籲市民合作,勿以身試法。   中秋節將至,張竹君呼籲市民盡量減少跨家庭、多人聚集的活動,並在出席聚會前進行快速抗原測試。如感不適,即使快測結果呈陰性,也應避免出席聚會。   鑑於西貢、灣仔、荃灣和東區多個地點的污水樣本病毒量較高,當區民政事務處會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ttp://dlvr.it/SY2Rbv

疫苗通行證適用年齡降至五歲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政府公布,「疫苗通行證」的適用年齡9月30日起降低至涵蓋5至11歲兒童。12歲或以上人士的「疫苗通行證」接種要求也調整,接種第二劑和第三劑新冠疫苗之間的寬限期由六個月縮短至五個月。   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近日疫情非常嚴峻,第五波疫情至今有38名3至11歲兒童因感染新冠病毒而出現嚴重或危殆情況,其中31人從未接種新冠疫苗,四人只接種一劑疫苗。   此外,第五波疫情期間,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的3至11歲兒童共有六人,全部均未有接種或只接種一劑新冠疫苗。   她指,有足夠證據顯示,已接種三劑新冠疫苗的成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後的死亡率遠低於未完成接種三劑疫苗的人士。香港大學最新研究也顯示,不論復必泰或科興疫苗,接種三劑疫苗保護力達90%以上,可預防死亡和重症,政府因此調整「疫苗通行證」的接種要求。   9月30日起,5至11歲兒童至少須已接種第一劑疫苗而未滿三個月,才可進入指明處所。如他們是在三個月或以前接種第一劑疫苗,則須接種第二劑疫苗,方可符合接種要求,繼續使用「疫苗通行證」。   11月30日起,5至11歲兒童的「疫苗通行證」接種要求統一為須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至於曾感染新冠病毒的5至11歲康復兒童,如在感染前未曾接種任何新冠疫苗,須在康復六個月後接種第一劑疫苗。若在感染前已接種第二劑疫苗,或仍在康復後六個月內,「疫苗通行證」下並無額外接種要求。   康復滿六個月者如同時已接種第一劑疫苗滿六個月,則須接種第二劑疫苗方能繼續使用「疫苗通行證」。接種第二劑的要求並不適用於已接種一劑復必泰疫苗的5至17歲康復者。   考慮到兒童或未擁有智能手提電話而無法出示「疫苗通行證」,兒童或家人可出示印有二維碼的紙本紀錄或以儲存於手提電話的相片展示二維碼作「疫苗通行證」之用。   家長也可在醫健通流動應用程式內將子女添加為「我的家庭成員」,以同時查閱及出示自身及子女的「疫苗通行證」。當局稍後也會在「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加入新功能,讓家長同時儲存自身及其子女的「疫苗通行證」。   12歲或以上人士的「疫苗通行證」接種要求方面,9月30日起,12歲或以上人士須在接種第二劑疫苗後五個月內接種第三劑疫苗,方能在其後繼續使用「疫苗通行證」。   11月30日起,12歲或以上人

本港續錄逾萬宗新冠個案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10,910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本地個案。醫院管理局公布,位於九龍城的中九龍診所明日轉為確診個案指定診所,以應付持續上升的服務需求。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本地個案中,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2,825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8,085宗;另有181宗輸入個案。再多12名患者死亡。   學校方面,777間學校呈報1,356宗陽性個案,患者包括1,163名學生和193名教職員。24間學校個別班別須暫停面授課堂。三間安老院和兩間殘疾人士院舍新增感染個案,涉及13名院友和兩名員工,密切接觸者須接受檢疫。   歐家榮重申,接種新冠疫苗可有效降低確診後的死亡率。他指出,未有接種新冠疫苗的60歲以上人士死亡率高達7.76%,已接種一劑、兩劑、三劑疫苗者的死亡率分別降至2.52%、0.67%和0.15%,接種三劑疫苗的死亡率與未接種者相差約52倍,而已接種四劑疫苗人士的死亡率更進一步跌至0.04%,與未有接種疫苗者相差約194倍。   中九龍診所明日起暫停普通科門診服務,屆時指定診所增至八間。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臨床服務) 李立業表示,為集中人手和資源以進一步加強指定診所和遙距診症服務,當局轄下普通科門診診所明日起會進一步調整服務,包括減少部分診所的診症時段。   當局會繼續密切監察情況,特別是開學和長假期後,按需要調整服務。本月12日即中秋節翌日假期,八間指定診所連同八間普通科門診診所會提供公眾假期服務。   鑑於九龍城、黃大仙、觀塘、沙田多個地點的污水樣本病毒量較高,當區民政事務處會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ttp://dlvr.it/SXzGbG

民政總署打擊逾220衞生黑點

因應地區事項統籌工作組開展的政府打擊衞生黑點計劃,民政事務總署及各區民政事務處在7月至8月進行多項清潔工作和宣傳教育活動,重點處理衞生黑點並推動社區參與,致力改善市容。   各區民政處於全港逾220個衞生黑點進行清潔行動,包括與其他部門聯合行動。民政處並統籌相關部門於20個公共後巷清理棄置車輛,以及為超過500座「三無大廈」的公用地方提供清潔服務,示範良好大廈管理、推廣樓宇和環境清潔。民政總署也加強轄下場所,包括社區會堂、社區中心和民政諮詢中心的日常清潔。   此外,民政處在各區籌辦多項活動,邀請義工團體等地區人士參與,宣傳保持香港清潔的信息。民政總署希望活動可提高市民對街道管理的認識,凝聚各界力量,同心協力保持香港清潔衞生。 http://dlvr.it/SXvvC7

香港警務處與香港科技園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 推動數碼警政及培育創科人才

(香港,2022年9月6日)— 香港警務處與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今日簽署合作備忘錄,聯手探索合適的科技解決方案及培育創科人才,為香港市民提供更優質的警政服務,並推動香港創科生態圈的發展,鞏固香港的國際創科中心地位。 香港警務處將與科技園公司於未來三年在五個範疇,包括自然語言處理、地理資訊系統、同時定位與地圖構建、擴增實境以及搜救行動等應用科技,共同探討創新方案,而創科公司會為警隊研發度身訂造方案,並可在實際場境中驗證及於虛擬平台STP Platform作數據測試,有助科研產品的試行。雙方希望藉是次合作帶動更多機構應用創新科技及共同培育有潛質的創科公司,同時亦為市民提供更佳的警隊服務。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亦有出席並見證簽署儀式,他致辭時感謝警隊與科技園公司的團隊對香港創科發展作出的承擔和努力,並期待有更多政府部門與創科界合作,攜手推動香港智慧城市及創科事業的發展。 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博士表示香港警務處是首個政府機構與科技園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創新科技應用和培育創科人才。他希望是次合作有助帶動社會上更多行業善用科技,加快智慧城市發展。科技園公司會繼續擔當創科推動者,連繫各界持份者攜手帶領創科向前,加快科研成果商品化及落地應用,建立蓬勃的香港創科生態圈。 香港警務處處長蕭澤頤致辭時指出香港警隊作為最大的政府部門,一直積極支持政府將香港打造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政策。在推動創新科技策略方面,警隊除了在內部鼓勵創科文化及培育創科人才之外,亦積極聯繫業界、學術界等不同界別,期望政府能與各界共同締造一個充滿活力及具備優質軟件及硬件支援的創科生態系統,透過共同合作產生協同效應達至多贏局面。 香港科技園公司在過去二十年一直與各界合作,拓展香港創科生態圈,積極配合政府的創科政策。科技園公司與超過250間私營機構合作,包括銀行業、建築業及交通運輸業等,推動科技應用及人才培育,今年更將合作計劃推展至政府機構,鼓勵更多公、私營機構應用科技,同時為創科公司提供科研產品試行的機會。 資料來源 : https://www.hkstp.org/zh-hk/press-room/the-hong-kong-police-force-and-hkstp-signs-mou-to-drive-digital-policing-and-nurture-it-talent

中大學生團隊揚威亞太機械人大賽 代表香港再度摘冠

(香港,2022年9月4日)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工程學院機械人團隊於8月21日出戰「亞太廣播聯盟機械人大賽2022」線上比賽,力壓來自世界各地的強隊,第二次為香港奪得金牌獎座,可見中大在機械人及創新教育達世界頂尖水平。 中大機械人團隊早前於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主辦的「全港大專生機械人大賽2022」奪冠,取得代表香港出戰「亞太廣播聯盟機械人大賽」(又名亞廣聯亞太地區大學生機械人大賽)的資格。是項國際賽事由2002年創辦至今,中大團隊已五次(2016、2019、2020、2021及2022年)代表香港晉身決賽,2019年更成為首支贏得冠軍的香港隊伍。今屆賽事於印度新德里以線上形式舉行,雲集12個國家及地區合共13支大專院校勁旅。 中大工程學院院長 黃定發教授 表示﹕「中大工程學院一直致力培育新一代專業人才,再次揚威地區和國際大賽是一眾學生對機械工程設計努力不懈的成果,更加印證香港工程教育已達到世界級水平。學生勇於接受挑戰,並以創新方案提升機械人的功能及表現,我對此引以為傲,並冀盼中大工程學生繼續突破自我,追求卓越。」 中大機械人團隊隊長、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畢業生 葉俊華 ,已先後五次帶領師弟妹出戰亞太區大賽。他對奪冠感到喜出望外,認為是隊友努力不懈的成果。他表示:「團隊的每位成員對機械人編程和設計都充滿熱誠。雖然過程中,我們經歷過多番測試失敗,隊員間又有意見分歧,但各隊員仍不眠不休、全力以赴調整機械人的速度和穩定性,大家的目標一致,培養出的默契和友誼難以言喻。」  香港科技園公司 STP Platform 總監 霍露明博士 表示:「香港中文大學機械人團隊的佳績,展示香港大專生極具創科潛能。香港科技園將繼續與本地世界級的高等學府攜手培育未來領袖,為香港創科生態圈的發展作出貢獻。」 改良機械設計為致勝關鍵 今屆大賽的主題為「神速之塔」,靈感源自印度南部的傳統遊戲Lagori。各參賽隊伍需設計兩款機械人並分成兩隊——進攻方及防守方。當中大作為進攻方時,需於限時內擲球擊倒並重疊由海綿色塊組成的「Lagori」圓塔,分數以成功擊倒並重疊的海綿色塊數目計算。當敵隊作為進攻方,而中大作為防守方時,中大隊伍需擲球攻擊放置在場內四個不同方位柱子上的球,成功撃倒所有球,可縮短敵隊重疊色塊的時間。 中大團隊今次致勝的關鍵是成功改良機械人的設計。他們利用

東區醫院現感染群組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9,187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本地個案。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出現感染群組,七名心臟科醫生確診。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本地個案中,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2,418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6,769宗;另有186宗輸入個案。再多九名患者死亡。   學校方面,767間學校呈報1,516宗陽性個案,患者包括1,304名學生和212名教職員。45間學校共54個班別須暫停面授課堂。另七間安老院和殘疾人士院舍新增感染個案,密切接觸者須接受檢疫。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臨床服務)李立業表示,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有七名心臟科醫生確診,他們並沒有一同出席任何院外社交聚會,但曾分別使用病房的茶水間,該院有關部門緊急服務維持正常。   此外,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表示,中心昨日全日收到14萬個電話查詢,他呼籲市民善用網上平台查閱資訊,若在平台找不到相關資料,當局設有不同熱線電話可供查詢。   多條熱線包括衞生防護中心熱線183 0111、民政事務總署「居安抗疫」計劃熱線1833 019、為在家中的確診患者提供醫療支援的醫院管理局醫療查詢支援熱線1836 115,以及快速抗原測試陽性結果申報系統支援熱線1836 119。   徐樂堅指出,近日收到較多市民查詢有關「疫苗通行證」轉碼的問題,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安心出行」熱線2626 3066可提供協助。   他說,中心發現市民關注將會推行的「疫苗通行證」計劃,希望重新呈報舊陽性個案。他呼籲市民不要補回呈報8月甚至早至3月或4月的陽性個案,中心不會再處理。   另外,政府按防疫需要將葵涌石籬(二)邨石祥樓劃為受限區域,相關人士須於指定時間內接受強制檢測。   鑑於北區、大埔、元朗、黃大仙多個地點的污水樣本病毒量較高,房屋署和當區民政事務處會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ttp://dlvr.it/SXs13s

本港首現猴痘輸入個案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發現首宗猴痘輸入個案,30歲男患者昨日從菲律賓抵港,他在酒店檢疫期間感到不適,被送往瑪麗醫院。患者不曾進入社區。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患者上月30日出現皮疹,本月初淋巴腫脹、喉嚨痛。他昨日由菲律賓抵港,之前曾到美國和加拿大,潛伏期曾進行較高危活動,但其接觸者中沒有確診或懷疑確診猴痘人士。   她續說,患者抵港後入住華美達海景酒店接受檢疫,同日感到喉嚨痛、吞嚥困難,遂致電熱線求助,被送往瑪麗醫院。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表示,防護中心昨日收到醫院呈報,患者今日的核酸測試結果證實他感染猴痘。   徐樂堅說,政府正採購猴痘疫苗,預計本月底到港。首個要接種猴痘疫苗的群組是密切接觸者,其次是世界衞生組織和專家組提議的較高危群組,包括醫護人員、化驗室人員、男男性接觸者等。   他指,本港猴痘應變計劃設不同級別,由於已出現首宗輸入個案,目前本港處於戒備級別,當局會密切監察,在得悉有新增個案後盡快採取防控措施,減低猴痘在港擴散的風險。 http://dlvr.it/SXrq3R

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香港分會場圓滿舉行

(香港,2022年9月1日) —  由創新科技署主辦、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合辦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香港分會場,今日(九月一日)於香港科學園圓滿舉行。多位權威學者、公共服務、企業及獨角獸的代表,以及政府代表,就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發展作深入討論及交流,有超過230位參加者親身到場參與,接近120萬人次透過網上直播觀看。約有30家研發平台和企業參與互動展區,標誌著香港正迅速發展成為環球人工智能創新及發展樞紐。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是每年一度的全球頂尖人工智能高峰會,今年以「智聯世界 元生無界」為主題,香港分會場與上海主會場活動同步舉行。 行政長官李家超以視像致辭時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奠定祖國發展為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的目標,更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為香港帶來歷史性的機遇。他表示,特區政府會發揮好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這得天獨厚的顯著優勢,為香港、為國家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切實排解民生憂難。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代表孫東局長致辭時表示,特區政府會為未來五至十年的香港創科發展制定清晰的發展方向和目標,秉持「以結果為目標」的理念,完善創科生態圈,及豐富人才庫。 創新科技署署長潘婷婷致歡迎辭時表示,感謝大會邀請香港舉辦分會場,她說:「滬港之間,在創新及科技方面,已經建立了兩地政府科技部門、以及兩地科技機構之間的交流及合作平台。這次參與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也體現了這個共同目標。」 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科技園公司非常榮幸能夠與創新科技署合辦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香港分會場,展示香港的人工智能創新成果及培育的人才,以及證明人工智能在數碼經濟發展中舉足輕重的角色,為香港未來的經濟發展增長打好基石。」 香港分會場的主題演講涵蓋了人工智能行業的宏觀發展,以至芯片的設計和人才培訓等。其中一場專題討論聚焦「虛實智生-香港智慧城市新世代」的主題,邀得香港機場管理局、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港鐵公司和商湯科技的代表分享他們的見解;另一場專題討論則以「數智共創-締造智能產業時代」為主題,由Amazon Web Services、英矽智能、Lenovo和思謀科技多名業界領袖進行討論。此外,政府

確診個案逾萬 較8月中倍增

本港新增10,490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本地個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單日確診個案短短兩星期增加一倍至一萬宗,疫情尚未踏入平台期,市民切勿鬆懈。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本地個案中,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2,937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7,553宗;另有193宗輸入個案。再多八名患者死亡。   院舍方面,七間安老院和一間殘疾人士院舍新增感染個案,涉及11名院友,共45人須接受檢疫。   Omicron變異病毒株方面,BA.4或BA.5亞系個案所佔比例增至64.4%,BA.2.12.1比例為6.3%,BA.2.2則佔29.3%。   歐家榮表示,8月中開始,確診數字上升速度加快,每日新增個案由5,000宗上升至現時一萬宗,上升趨勢短期仍會維持;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發布的本地個案即時有效繁殖率約為1.35,即一名患者可傳染多於一人。市民要繼續做好各項防護措施,以及盡快接種新冠疫苗。   鑑於西貢、東區、深水埗多處住宅的污水樣本病毒量較高,當區民政事務處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ttp://dlvr.it/SXlVRj

錦豐苑錦蘭閣錄19宗新冠個案

政府完成在馬鞍山錦豐苑錦蘭閣的強制檢測行動,發現19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和四宗檢測結果不確定個案。   政府昨日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錦蘭閣劃為受限區域,約1,560人接受檢測。   當局並派員到訪該廈642戶,會跟進無人應門的單位。 http://dlvr.it/SXkqNG

綠海龜重回大海

三隻綠海龜經漁農自然護理署拯救,轉交海洋公園治療和照顧後,今日重回大海。署方呼籲市民不要往海洋丟垃圾,以免綠海龜誤食而受傷。   綠海龜屬於雜食動物,除了吃魚,還會吃水母和海藻,成年後則由雜食轉為素食。   不過,無論吃肉還是吃素,在海洋覓食容易病從口入。負責照顧綠海龜的海洋公園動物護理專員張凱樂解釋,海洋垃圾如膠袋或廢棄魚絲、魚網的外形跟水母和海藻相似,綠海龜不時誤食,這類垃圾進到肚子裏有機會纏住腸道,影響健康。   分清需要 對症下藥   海洋公園和漁農自然護理署2000年開始合作,義務拯救和照顧受傷或在野外擱淺的綠海龜,待時機合適便把牠們放歸大海。   截至今年7月,已有106隻綠海龜獲救,張凱樂曾照顧其中50隻。每隻綠海龜送到海洋公園時也有不同需要,他和海洋公園的動物護理專員都一一照顧到。   綠海龜Center在吐露港附近被正在巡邏的漁護署職員發現,獸醫檢查後,發現牠的左前肢受細菌嚴重感染。   張凱樂和同事採用內外夾攻的方式處理感染,既在飼料加入抗生素殺菌,也引導牠多活動左前肢。   張凱樂說:「我們刻意在Center左邊餵飼,引導牠用左前肢推開或撕開食物,以收物理治療之效。」   綠海龜Roller由釣魚人士在西貢榕樹澳發現,送到海洋公園後進行電腦掃描檢查,工作人員赫然發現Roller腸道內有兩個魚鉤。   張凱樂憶述當時情況稱:「我們希望魚鉤可以自然排出,餵飼時便在食物中加入棉花,利用棉花包裹魚鉤尖,一來不至刺傷綠海龜的腸道,二來也可促進腸道蠕動,最後Roller成功排出兩個魚鉤。」   綠海龜Skateboard是漁護署接獲舉報,得知牠被放養在西貢浮筏內,於是拯救牠。Skateboard沒有表面傷痕,只是前肢異於一般綠海龜。   衞星追蹤 蒐集數據   漁農自然護理署動物護理主任(執法)陳勁東表示,綠海龜屬瀕危物種,拯救受傷綠海龜是希望牠們能繼續生存和繁殖。   在確定救回的綠海龜健康情況理想後,署方會安排牠們重回大海。   陳勁東指,事前的準備工作不少:「我們為綠海龜安裝金屬扣,以便海外研究員了解其行蹤,並為綠海龜植入晶片紀錄身分,還會安裝一個衞星追蹤儀,蒐集其遷徙路線、活動範圍等數據,日後制定保護綠海龜措施時可作參考。」   綠海龜有時會來港產卵,因此漁護署在每年4月至10月,將

本港錄逾九千七宗新冠陽性個案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本港新增9,714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本地個案,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2,818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有6,896宗;另有187宗輸入個案。   再多八名患者死亡,其中三人未完成接種三劑新冠疫苗。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今日在簡報會上匯報兩個醫院感染群組的情況。香港佛教醫院內科病房一名患有慢性肺病的82歲女病人本周二因情況轉差,轉送往伊利沙伯醫院治理,同日經檢測確診,目前情況危殆。接觸追蹤調查顯示,患者在佛教醫院留醫的病格另有兩人染疫。   此外,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病房一名91歲男病人昨天確診。醫院展開接觸追蹤調查後,發現三名於同一病格留醫的病人也受感染,惟其中一人已出院,醫管局將個案轉交衞生防護中心跟進。尚在留醫的患者則接受隔離治療。   劉家獻說,佛教醫院內科病房以和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病房現已暫停探訪安排,並徹底清潔消毒。局方會密切監察員工和病人健康狀況,同時與衞生防護中心緊密溝通,跟進最新情況。   另一方面,四間安老院或殘疾人士院舍新增感染個案,密切接觸者須接受檢疫。其中,其中曾肇添護老院先後有七名院友、三名職員受感染。   237間學校共呈報337宗陽性個案,患者包括264名學生和73名教職員。過去七日,44間學校呈報兩宗或以上個案。   鑑於葵青、九龍城、荃灣多處住宅的污水樣本病毒量較高,房屋署和當區民政事務處會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ttp://dlvr.it/SXfh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