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特首冀社福組織發揮凝聚力量

疫情明顯受控 踏上復常之路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隨着社區感染情況趨緩,政府得以如期分階段調整各項限制措施,推動社會有序回復正常運作。她說,復常之路來之不易,應對疫情,政府仍未鬆懈,希望社會繼續支持抗疫工作。   以下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4月28日在網上發表的文章:   在中央的全力支援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全面提升了本地的抗疫能力,加上社會各界通力合作,本港第五波新冠疫情逐步受控,陽性檢測個案數字自3月初達峰後呈持續下降趨勢,復活節假期後亦無出現明顯反彈,讓特區政府可如期自4月下旬分階段調整各項限制措施,推動社會有序回復正常運作。縱然疫情回穩,為與內地通關創造條件,特區政府定當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策略,竭力以最小代價實現最大防控效果,盡量減少疫情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疫情發展   本港第五波疫情爆發至今,共錄得1,190,437宗陽性檢測個案,當中包括9,069宗死亡個案。陽性檢測個案的單日呈報數字曾在3月初一度高達70,000多宗,隨後持續下降,自3月26日起跌至四位數,自4月15日起跌至三位數,到近日錄得300至400宗。此外,各項輔助監測疫情的指標,即污水監測病毒量、圍封強檢陽性比率和社區檢測陽性比率均呈向下趨勢。   長者在這波疫情所受影響尤深。累計死亡個案的年齡中位數是86歲,超過九成個案均為65歲或以上長者。超過五成為居於院舍人士;超過九成個案有已知長期病患情況;超過七成沒有接種任何新冠疫苗。   繼續落實「三減」、「三重」、「一優先」策略   過去一個月,由我擔任主席的跨部門督導委員會暨指揮中心除繼續密切監測疫情外,亦按內地專家意見全面落實「三減三重一優先」的策略,即減少感染、減少重症、減少死亡,以及就重點人群、重點機構和重點區域採取更精準、有力及具針對性的措施,並把支援長者列為優先工作。   特區政府痛定思痛,為了加強保護長者,連同醫院管理局以至社會各界在過去數月努力不懈,用好中央支持,結合中西醫藥治療,並成立由勞工及福利局常任秘書長領導的工作小組,全面理順照顧院舍長者的防疫措施。其中在4月初投入服務、位處啟德郵輪碼頭可提供約1,200張病床的長者暫託中心,更匯集了兩所大學的中西醫學科、兩間非政府福利機構、一個私營醫療集團的醫療人員和社會福利署直接招聘的內地照顧員,全方位照顧確診長者,締造一個醫社、公私營合作的極佳例子,提升收治及救治病人的能力。   一連三日全城自我快測行動   憑藉中央在供港醫療物資的大力支持,特區政府在4月首周順利向全港270多萬個家庭派發300萬份防疫服務包,其後在4月8日至10日發起全城自我快測行動,呼籲全港市民一連三日每天善用防疫服務包內的快速抗原測試劑進行快測,並就陽性結果上報衞生防護中心的網上申報系統。特區政府感謝市民積極響應,是次行動整體上達致三個目的,即更好掌握本地感染情況、從社區揪出更多隱性傳播鏈,從而安排適切隔離和治療,以及讓市民更習慣應用快速抗原測試,加強防疫意識。   由於長者接種疫苗比率仍不理想,為加強推動長者恆常自我監察身體狀況,從而一旦感染後便可及早獲得適切治療,特區政府自4月初向所有70歲或以上長者於社區檢測中心及流動採樣站提供免費核酸檢測服務,並由4月19日起至5月底通過不同途徑(包括地區康健中心及地區康健站、長者健康中心等)向長者免費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套裝。   逐步恢復常態   隨着本地社區感染情況趨緩,特區政府如期落實我在3月21日公布的各項措施,在妥善管控風險的前提下,逐步有序恢復社會及經濟活動:   (a) 學校自4月19日起分階段恢復面授課堂。為加強保障校園衞生和師生健康,除要求校方做足防護措施外,特區政府亦在現階段要求學校全體教職員和學生須每天完成快速抗原測試,取得陰性結果才可回校;   (b)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如期在4月22日開考。為確保今年為數共約50,000名考生在安全環境下安心應考,特區政府連同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和學界加強預防措施,並把考試時間表壓縮至三星期;在要求所有考生和考務人員每天考試前進行快速抗原測試、取得陰性結果方可進入一般試場的同時,特區政府在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設立特別試場,供正接受強制檢疫及確診的考生應考;   (c) 首階段放寬社交距離措施自4月21日起落實,以回應市民和各行各業的殷切訴求。首階段包括容許餐飲處所恢復晚市堂食(另要求員工每三天進行一次快速抗原測試);重開大部分早前關閉的處所,即室內及戶外體育處所、健身中心、美容院及按摩院、公眾娛樂場所(包括電影院)、遊樂場所、遊戲機中心、活動場所及宗教處所;容許恢復不超過30人的本地遊(如所有遊客在出團當天先進行快速抗原測試,人數限制可放寬至100人);調整在公眾地方進行聚集的人數上限由兩人改為四人,並解除早前禁止涉及兩戶以上的人士在私人地方進行多戶聚集的規定;及   (d) 由4月1日起撤銷對九個國家的地區性航班熔斷機制,並在實行外防輸入措施的前提下,理順曾在任何海外地區逗留的香港居民的登機、檢疫及檢測安排;以及宣布由5月1日起容許非香港居民從海外地區入境香港,並適度調整個別航線熔斷機制。   疫苗接種的最新情況   提升疫苗接種率仍是特區政府抗疫的重要手段。雖然12歲或以上市民的第一針接種率已超過九成、第二針接種率亦將達九成,但現時接種了第一劑疫苗的3至11歲群組和70歲或以上人士的比率,分別只為六成多和七成多,遠低於其他年齡組別。特區政府會繼續重點推動一長一幼盡早接種疫苗,包括在4月26日正式開展疫苗到戶接種服務,派出外展醫護團隊上門為已登記的70歲或以上未曾接種疫苗的長者和因疾病或殘疾而行動不便的人士接種疫苗;展開新一階段院舍疫苗接種工作,務求盡快把現在的首針七成多比率推高至九成;加強為學童提供多元化、便利的疫苗接種途徑;以及嚴格推行「疫苗通行證」,即4月底要求進入相關處所人士要已接種兩劑疫苗,到5月底則提高至三劑。   其他主要防控疫情及相關措施按時序列於下表:   日期 事件 4月2日 特區政府聯同過萬名義工開始上門派發防疫服務包,並於4月7日至13日在全港各區設立89個補漏拾遺派發站 4月7日 中央派遣的第五批內地疫情防控專家到港 4月8日至10日 特區政府呼籲全港市民一連三日每天進行快速抗原測試,並於24小時內呈報陽性個案 4月8日 特區政府經參考專家建議後宣布,已接種三劑科興或復必泰疫苗的60歲或以上人士,在接種最後一劑疫苗至少三個月後,可接種第四劑疫苗 4月11日 衞生署通知使用醫健通的私家醫生可通過特設網上平台申請取得兩款新冠口服藥;截至4月26日已有超過200名醫生列入可用藥名單 4月13日 為防止病毒外溢,旅客經由陸路出入境管制站或香港國際機場離境前往內地或澳門時,須接受的額外快速核酸檢測改以鼻咽拭子收集檢測樣本(原以鼻腔和咽喉合併拭子採樣) 4月14日 已接種兩劑科興疫苗滿三個月的3至11歲兒童可接種第三劑科興疫苗 4月19日 中央援港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第一階段交接,提供約1,000個房間,涉及約2,000個床位;餘下設施其後會陸續交付,整個項目將合共提供約7,000個房間,涉及約14,000個床位 4月19日 特區政府推出「康復紀錄二維碼」供曾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人士下載,以進入「疫苗通行證」相關處所 4月19日 首批190多劑阿斯利康預防新冠抗體藥抵港,醫院管理局預計會供先天免疫力弱人士和移植病人使用 4月23日 衞生署設立新熱線電話(1830 111),連同原有的兩條熱線電話(2125 1111 和 2125 1122),解答市民查詢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事宜 支援企業回復元氣,保障員工就業   自特區政府在3月18日公布2022 保就業計劃的初步框架後,不少立法會議員和相關業界表示大力支持,但也同時提出額外訴求。在聆聽各方意見後,我在4月7日公布2022保就業計劃完善版,引入優化措施,包括:取消合資格獲取工資補貼的僱員月薪上限;容許僱主選擇以2020保就業計劃數據或2021年第四季實際聘用人數為合資格獲取工資補貼的僱員人數上限;容許受第五波疫情影響較微的行業也可申請工資補貼,但以100名員工為限(由剔除名單,修訂為受限名單);涵蓋兼職員工、臨時員工,以及有強積金戶口的自僱人士和65歲或以上僱員。隨着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在4月12日通過430億元撥款,計劃將由4月29日起接受申請。   此外,屬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下的臨時失業支援計劃,至4月12日截止申請日共收到超過470,000個申請,至今計劃已向101,000名合資格人士發放一筆過10,000元的補貼。   復常之路來之不易,社會須繼續支持抗疫工作   本港第五波新冠疫情爆發至今歷時四個多月,從2、3月的驚濤駭浪到4月的曙光漸露,確是一段艱辛的旅程。然而,面對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未見明顯止息,加上本港確診個案每日仍有數百宗,特區政府絕不鬆懈,市民亦不應掉以輕心,讓我們繼續用好中央支持,貫徹落實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的措施,進一步穩控疫情,推動社會有序復常,確保市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確保社會大局穩定,並重振香港作為連通海內外的重要橋樑角色和樞紐地位!
http://dlvr.it/SPNkXD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香港科技園推動新一代教育創新 帶領教育科技初創企業參與學與教博覽2022

(香港,2022年12月7日)—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帶領15間優秀教育科技初創企業參與學與教博覽2022(博覽會),透過展示新一代創新教學科技,協助學校和教師作好準備,應對全球混合學習模式。 作為亞洲最具規模的學習博覽,博覽會在政府持續推廣STEM教育以及學校與課程進行轉型的基礎上,增強香港作為區域教育樞紐的地位。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的支持下,博覽會是科技園公司一眾傑出企業家展示其學習與教學創新理念的理想平台,透過創新科技推動教育現代化,提升學生技能應對數碼經濟。 教育科技已成為教育轉型的一個基本要素,學生、教師與行政人員紛紛採用新工具、技術和知識以適應新的學習模式。根據國際市場情報研究公司Holon IQ的數據,2021年教育科技領域的集資金額錄得新高,全球風險投資公司共集資了208億美元,是2010年集資額的40倍,顯示教育科技界別正在蓬勃發展。 政府在2022-23年度的財政預算案,除了向教育界撥款1,119億港元,更鼓勵教育工作者探索新科技和開拓新課程,推動STEM教育以及提升教師的能力。參展的15間科技園初創企業組成強大陣容,希望能在本港學校以至教育界激發創新浪潮。科技園展館展示在科技園生態圈孕育的一系列科研成果,從人工智能、機械人技術,到元宇宙應用程式、3D打印技術和沉浸式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學習工具。 香港科技園公司創科培育及企業加速計劃總監王瑩表示:「科技園公司的目標是希望利用創新科技協助各行各業轉型及帶來增長。15間參與學與教博覽2022的初創企業展示它們的教育科技創新方案,向教育界示範轉型的路徑,推動整個教育界邁向現代化,携手共建未來。」 王瑩女士續指:「科技園公司一直致力吸引處於不同階段的優質創科企業及人才加入我們的計劃,把他們的構想轉化為商品或服務,並擴充他們的業務。我們深信教育科技企業可以憑借我們蓬勃發展的創科生態圈,以香港為跳板,進軍大灣區以至其他地區。」 目前約有25間從事教育科技相關的初創企業參與科技園公司創科培育計劃,為各級教育、生涯規劃,以至航空和建築等特定行業提供解決方案。科技園公司一直致力為科技初創企業提供支援,幫助初創企業加速科技研發,協助他們聯繫亞洲各地的教育界領袖,以至商業夥伴和業界推動者。今年博覽會更加入大灣區作活動主題,突顯為教育科技初創企業,以及香港作為區域教育樞紐而增加的發展機遇。

新智能身份證新一輪換領本月開始

入境事務處宣布,1983、1984、1987、1988年出生的香港居民須於本月19日至4月2日到智能身份證換領中心辦理換領新智能身份證手續。   換證安排適用於全港市民,不論是永久性居民或在本港就業、投資、居留或求學的非永久性居民,均須在指明期限內前往換證中心辦理換證手續。   合資格申請人可登入網站、使用入境處流動應用程式或致電24小時熱線2121 1234預約辦證。   入境處設有關愛安排,合資格申請人可攜同最多兩名65歲或以上親友和最多兩名殘疾人士一同換證。   查詢可致電2824 6111。 http://dlvr.it/SGYRfw

科技園公司公布「電梯募投比賽」準決賽全球入圍初創名單

(香港,2023年3月24日)— 香港向國際全面開放,由香港科技園公司 (科技園公司)主辦的國際初創盛事— 第七屆「電梯募投比賽」(EPiC 2023),公布準決賽入圍名單,比賽共接獲來自世界各地55個經濟體、618間初創隊伍報名參加,50間優秀隊伍脫穎而出,晉身決賽競逐冠軍寶座。 「電梯募投比賽」由驅動創新伙伴機構— 國泰(Cathay)、滙豐(HSBC)和MTR Lab全力支持, 科技園公司夥拍全球領先創新平台Plug & Play合作舉辦。今年決賽將於 2023 年 4 月 28 日(星期五)假全港最高建築物、環球貿易廣場(ICC)頂層舉行。這項獨特的年度國際盛事讓金融科技及房地產科技界別的中後期初創企業,可透過香港最大的創科生態圈,將業務版圖拓展至亞洲及更遠。 「電梯募投比賽」同時為初創企業提供最佳的平台,通過科技園公司涵蓋1,000+名投資者及 300+ 間企業夥伴的網絡,讓他們實踐商機。 今年,報名參加「電梯募投比賽」的海外隊伍佔四分三,而經濟體參與數目則創下2016年以來的新高,比例同樣為歷年新高。最後,來自14個經濟體的50隊初創隊伍將晉身準決賽。 相關50隊初創隊伍均有機會獲得由香港科技園創投基金所提供最高500萬美元的創投基金,以及拓展亞洲以至全球市場的支援,冠軍隊伍更有機會獲得高達九萬美元獎金。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電梯募投比賽』為年度備受矚目的國際旗艦盛事,今年參賽的經濟體數目錄得歷年新高,進一步展示香港作爲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優勢。香港是一個多元且具活力的城市,能吸引全球最優秀的企業家、投資者和企業創新者。『Grow Fast Go Beyond 』是今年盛事的主題,我們歡迎世界各地的人才來探索香港無限的投資和創新機遇。」 「電梯募投比賽」將於4月28日舉行決賽日,參賽隊伍將齊集在香港最高的建築物—環球貿易廣場頂層的地標「天際100」,在60 秒的電梯旅程中,向由投資者、企業家和商界領袖組成的評審團,推介其創新構思,競逐「電梯募投比賽」總冠軍的殊榮。 為增加公眾參與,科技園公司首次推出「我最喜愛隊伍」的公眾投票活動,讓大眾從50隊入圍的初創企業中投選最喜愛的募投短片。公眾投票現正於網站( epic-voting.hkstp.org )展開,截止日期為2023年4月28日中午1時(香港時間)。得票最高的隊伍將贏得1萬美